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何海霞的《秋山曉行圖》

認識何海霞先生,是在八十年代。當時,他筆鋒正健,相見投緣,寫了一幅《秋山曉行圖》送我。
     這幅圖,畫在一張四尺三裁的宣張上,畫雖不大,但氣勢磅礡,意境玄深幽遠。
     山水畫作為表現空間意識和精神空間的一種方式,作為反映畫家自我文化意識和精神風範的一種手段,通過對具有創造性語言的運用和對超越存在生命形象的選擇,賦於畫面以奇妙的精神氛圍。
     進入八十年代的何海霞先生,已經蜚聲畫界。在山水畫方面,他已經達到一個高峰,既熟悉中國畫傳統的精奧,又得大自然真山真水的豐富涵養和許多啟迪,加上深湛的筆下功夫和造型能力,他已能十分熟練的運用獨特的藝術語言和對表現對象的選擇,使精神融化在冥冥的物質世界之中。
     傳統的中國畫,長期以來適應著文人雅士安靜閒適的修養需要,以蕭疏澹泊、荒寒簡遠為山水畫的最高境界,而不大注重視覺效應的「震撼力」。
     海霞先生是當今一位大度、奮進的藝術家,他山水畫藝術風格建構的核心是對氣勢的重視。畫家以從對像中攝取來的精魂,塗上審美的、倫理的色彩,用來表現自我的氣度、胸襟、識見和人格。
     讀《秋山曉行圖》,我們看到:畫家在行筆、構圖、佈局、著色上都很講究力度。圖中的山巖,頂天立地,危崖拔地而起,險峻奇絕,堂正傲岸。從視覺符號的節奏裡,我們感知到的是黃鐘大呂般的山的大調奏鳴,是氣的升騰,是生命張力的高揚。
     雖然畫家表現的是秋景,但這裡沒有閑雅文靜的情致,沒有小蟲的唧唧細語,有的只是堂堂大山上熱烈的紅色和黃色的表現,使人們感知到秋意正濃,秋果正熟。
     對這幅《秋山曉行圖》,我有一首題畫詩:「紅染秋山果酒香,老僧喚客斗詩忙。揚鞭曉路尋蹤去,把盞高歌醉一場」。詩中設想那曉行的人是應山中老僧所邀,去斗詩品酒的。還寫過一聯:「曉路人行早,秋山果溢香。」設想曉行的人是去採摘或往外運秋果的。《秋山曉行圖》引人生出許多遐想。
     畫家通過其藝術語言讓人們感知到了作品的意味。
     在這裡,畫家已經有意識的突破了文人畫的情調,自然流瀉了畫家人格力量和時代風雲鑄就的氣質。給觀者以豪情和大氣的感染。
     作者表現了深秋的成熟,讓觀者和畫中人一起分享對大自然成熟的喜悅。
中國的寫意山水畫,並不在於追求物象的真實再現,在藝術表現上主張「與其工而不妙,不若妙而不工」。《秋山曉行圖》的筆墨運用,看上去疏鬆隨意,實是表現了「妙得」的審美情趣。
     畫家較好的發揮了筆墨塑造形象的作用。不論畫山畫樹,筆簡法密,由重而輕,由虛而實,墨由淡而濃,由飽滿而枯竭,筆氣連貫,像是信手拈來,卻時時透露出一種疏朗松透的筆趣。
     此畫運筆沉穩,線條流動不滯,自然活潑,可見畫家筆下功夫的不同凡響。
     何海霞先生1908年生於北京一個滿族書香家庭,幼承家教,鍾愛書畫,十六歲時拜韓公典為師,以臨摹仿製古畫為生。1935年被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收為入室弟子,耳提面命,獲益甚多。師生聯袂多次合作巨幅山水、人物,為英、日、荷、比等國博物館收藏。五十年代定居西安,成為長安畫派的重要骨幹。七十年代末期之後,海霞先生應中央文化部和中央一些大單位邀請,多為北京的大賓館作畫,創作出了許多佳作。他的書畫日臻佳境,畫以山水畫見長。其山水畫,筆墨精妙,大氣磅礡,掃千里於咫尺,寫萬趣於指下,創意自我,自成一家。他繪畫作品的藝術價值甚高,國內外藏家中眼高者多以能收藏到何海霞先生的山水畫為幸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