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由「永久的悔」所想到的

今日讀了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的《永久的悔》,心裡頗不平靜。當年意氣風發的季羨林正在清華大學讀書,多年求學在外,八年都未能與母親謀面,而一朝接到家書「母病速歸」,匆匆趕回家裡,卻已和母親陰陽相隔。家徒四壁,母親一人孤苦伶仃生活多年,而今撒手人寰,怎能不痛徹心扉。「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待」,季先生心肝俱裂的痛是可想而知的。更令我觸動的是這位母親,三千多個日日夜夜,這位母親是怎樣挨過著一個個不眠的夜晚啊!不敢想像這位母親多少次眼望遠方,盼兒歸來!「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,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!」這位母親經常掛在嘴邊的這句話道出了多少母親的心聲啊!「慈母手中線,遊子身上衣,臨行密密縫,意恐遲遲歸……」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就為我們詮釋了這種感情,而今依然震撼著我的心靈。
  讀此我如鯁在喉,想到了另一個讓我眼淚盈眶的故事。電視劇《大丫鬟》中有這樣一個鏡頭:蕭母為了不讓兒子清羽落入方少陵的圈套,服毒自盡,並安排下人放出「守身即時盡孝」的孔明燈。黑漆漆的夜晚,六盞碩大的雪白的孔明燈在蕭家大院中徐徐升起,每一盞燈上都書著一個大字,六個字就是這位母親對兒子全部的愛!此時此刻遠處的兒子立時明白母親為了保護自己已經捨棄了生命,雙膝跪倒,熱淚漣漣。這是故事,可誰又能說它只是一個故事呢?
  地震中一位母親為了保護孩子,用自己羸弱的身體、撐起壓在自己身上的石頭,也為孩子撐起一片生存的天空。
  纜車失事,在墜落的一剎那,一對年輕的夫婦用雙臂高高舉起孩子,誰能說這是急中生智,還是本能?
  藏羚羊跪拜的故事,我們都曾聽說。面對獵人的槍口,羚羊雙膝跪倒,眼角流出兩滴清淚。罪惡的槍聲響過,獵人懺悔了一生。羚羊的腹中已具有成形的胚胎,羚羊跪拜不是為自己,而是為了她的孩子。
  我知道母親愛孩子天經地義,可這種愛到底有多大?當下人們都愛用指數來衡量各種事物,空氣有指數,穿衣有指數,安全有指數,危險有指數,誰能夠給母愛一個指數呢?是一百,一千還是一萬呢?都說母愛如海,但海雖無際卻絕對有邊,雖深不見底但肯定有底。母愛呢,如果說有邊,那就是「春蠶到死,蠟炬成灰」了。
  母愛的力量在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,這種力量來自哪裡,我說不出。如果非要說出個所以然,也許只能說是本能了,與生俱來吧。母親從孕育孩子的那一刻起,就知道有一個生命在自己的身體裡和自己同呼吸,共命運,血脈相連。於是撫之,蓄之,長之,育之,為之付出所有,哪怕是生命。
  女人是脆弱的,但母親是堅強的。
  母親的愛籠罩著我們的一生,我們每個人都在母愛撫慰下成長著。母愛如空氣將我們包圍,但我們不能因其無處不在而忽略她的存在。感激母親,古今中外,概莫能外。同母親的愛比起來,我們的感激顯得多麼渺小。如果說母愛是山,那麼我們的回報只能是山中一顆小樹,母愛是海,我們的回報只能是一條小溪。
  季老「永久的悔」,令他悔恨了終身,常常在午夜夢迴時呼喚母親。我們所能做的,不是無悔,只能是讓這種悔少一點罷了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