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文房雅玩硯滴

硯滴亦稱書滴、水滴、滴壺、水注等,乃一盈握之物,屬文房器具一族,其形以方、圓、水禽、蟾蜍為多,材質有銅、銀、陶瓷之分,是專為硯台添水滴墨之用。因陸游有「水冷硯蟾多薄凍」之詩句,故硯滴又有「硯蟾」之別稱。魏晉時,初為硯添水的盛器為水盂,而硯滴約產生於唐宋之際,盛於明清之時,衰於民國年間。現僅少數書畫家仍延用之,故傳世的古舊硯滴已成文房古董收藏者的案頭清玩。  

  本人藏有一隻清代的白銅硯滴(見圖一),它長5厘米,寬4厘米,高2.5厘米,呈八稜坡肩長方扁壺形。一頭伸出一壺嘴,尾綴環形壺柄可懸掛攜帶,紅銅壺底略內陷,橫柱狀四足分成二對八字。  

  硯滴正面鏨刻依山傍水的蓊鬱虯松下,一古代長鬚高士端坐於突兀岩石邊。其一手扶膝,一手枕於書匣之上,凝思遐想。硯滴兩側刻蝙蝠、壽桃與銅錢,寓福祿壽三意。硯滴上圖紋刻工,深淺點畫有序,運刀流暢俊逸,雄渾遒勁。人物神態惟妙惟肖,蝙蝠、壽桃栩栩如生。  

  令人稱奇的是,此硯滴為無蓋密封狀,水是從底腹中央一蜂窩狀芝麻小洞注入(見圖二),扶正硯滴,水不會從底部漏出。初獲此物,令我百思不得其解,經行家點撥,茅塞頓開。原來此物腹內小孔處焊承一細小倒漏斗,斗頂離硯滴內頂壁僅一絲之隙,水從縫隙中溢滿壺腹,翻轉扶正後水就被留在了硯滴內。稍傾壺體,水珠即徐徐滴溢硯上。這看似十分簡明平淡之事,然第一位發明和運用此原理的古人真可謂匠心獨運,稱之奇人亦不為過。  

  將該硯滴置於案幾或掌上,細細品之,猶如一正引頸投足緩緩前行之壽龜。
返回列表